查看原文
其他

【IBE】应急呼吸道传染病医院电气设计建议

中设协电气分会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杂志 2023-02-15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

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分会

应急呼吸道传染病医院

电气设计建议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分会


应急呼吸道传染病医院电气设计建议


各理事单位及全体理事:大家好!


各地陆续爆发“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形势非常严峻。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疫情防控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及重要部署;李克强总理亲赴武汉疫区现场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医护人员奋战在抗疫最前线,用生命救治患者、防止疫情蔓延、保护全国人民的生命安全。为了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许多省市均已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果断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防控措施。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及各省、市各级政府的指示精神,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分会发出了《“万众一心,战胜疫情”中设协电气分会倡议书》。为了响应《“万众一心,战胜疫情”中设协电气分会倡议书》,电气分会的双高专家、杰出青年委员及分会理事编写了《应急呼吸道传染病医院电气设计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现将“建议”发给大家,供大家参考使用。本“建议”是大家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汇集了来自全国70多位电气专家六个方面90条设计建议,邀请了6位行业知名专家进行了审查,短时间共同完成的,希望能为进行“应急呼吸道传染病医院”设计的电气设计人员,提供一些帮助。因时间紧,探讨不充分,数据不一定精确,分类不够准确,难免出现重复和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本“建议”仅供参考。本“建议”是针对新建、改建及扩建的《应急呼吸道传染病医院》电气设计的建议;设计原则是突出安全可靠和快速(设计快、建造快)、实用(满足功能需求、运维简便)。希望设计人员严格遵守相关规程规范及各类法律法规,关注“建议”的内容,圆满地完成设计任务。

附:《应急呼吸道传染病医院电气设计建议》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分会

2020年1月31日

一、变配电系统


1.1.负荷等级:按《医疗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312)、《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0849)、《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传染病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73)、《医院负压隔离病房环境控制要求》(GBT35428)、《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1039)等进行设计,同时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相关要求,规范间若有不一致处应按高标准执行。


1.2.供电电源:由双路电源供电,其中一路电源或变压器中断供电时,另一路电源或变压器应能承担全部二级及以上负荷。


1.3.变压器选择:变压器装机容量宜按80-120VA/㎡进行估算;需要用电采暖及风机电辅热的医院,建议变压器安装容量按150~300VA/㎡取值估算(根据气候条件调整)。


1.4.备用电源和应急电源:宜采用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和应急电源,应急传染病医院病区用电,除风机电辅热外,均应纳入柴油发电机组供电范围,并应进行负荷计算确保供电能力。柴油发电机组供油时间大于24h,设置室外加油口及储油罐。考虑到传染病的阶段性和突发性,柴油发电机也可采用移动电站,并预留接口。应急呼吸道传染病医院单台变压器容量不宜超过1600KVA。


1.5.系统运行方式:高压系统采用单母线分段方式运行,两段母线同时使用互为备用。低压系统宜采用单母线分段方式运行,设置母联开关,并设置备用母线段及应急母线段,分别为重要医疗负荷及消防负荷供电。若采用箱式变电站,则依赖高压系统的电气联络。


1.6. 变配电设备宜采用模块化预装式成套设备,预装式变电站单台变压器容量不宜大于1250kVA。预装式变电站安装位置应根据医院医护单元布局模块化设置,系统设计时应避免某一医护单元配电设备故障对其他医护单元造成影响。


1.7. 对于临时新建应急医院,可不强调采用多路市电,宜采用模块式发电机组并车的方式提供备用/应急电源。


1.8.低压配电宜采用成熟可靠的智能断路器,宜具有剩余电流监测、过压/过流保护、过热保护、温度测量、节能控制、通讯管理、故障切除等功能,系统应简单可靠,便于施工、调试、维护。


1.9.应急呼吸道传染病医院除特殊要求外,下列部门及设备除应设置双路电源,还应自备应急电源:

1)手术室、抢救室、急诊处置及观察室、重症监护病房、血液透析室、术后复苏室、麻醉室、呼吸性传染病房(区)及空调通风设备;

2)医用培养箱、恒温(冰)箱,重要的病理分析和检验化验设备;

3)真空吸引、压缩机、制氧机;

4)消防系统设备;

5)维持生命保障的医疗设备;

6)诊疗场所及公共区域的照明;

7)智能化系统(含HIS/PACS/LIS等)及设备用电;

8)污物处理场所用电、厨房用电;

9)应急传染病医院隔离病区用电;

10)呼吸道传染病实验室及维持负压的净化空调、新风、排风机等设备;

11)太平间冰柜、焚烧炉等;

12)其他必须持续供电的设备或场所。

1.10. 手术室、抢救室、重症监护病房等2类医疗场所的配电应采用医用IT系统,应配套装置绝缘监视器,并满足有关监测要求。


1.11. 污水处理设备、医用焚烧炉、太平间冰柜、中心供应、公共通道、诊疗室、污物电梯等用电负荷建议为专线供电,并应采用双电源供电;有条件时,其中一路电源宜引自自备应急电源。


1.12. 大型医疗设备的供电,应在其配电线路的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设置自动互投装置。


1.13. 传染病房(区)通风设备的控制应设置在传染病房(区)外。


1.14. 变压器的能效等级不低于二级,额定负载温升不宜超过60K。


1.15. 隔离病房区的电源应按区域单独供电。


1.16. 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特别重要负荷应引入在线式UPS不间断应急电源。


1.17. 应采取防止电气火灾的技术措施,防止因电气火灾造成人员伤害。

二、照明及控制系统


2.1.照度标准:按《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0849)、《医疗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31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等执行。


2.2.光源及灯具选择:应采用高性能、高显色性光源,宜选择LED光源,但应明确主要技术参数,例如:功率因数>0.9;蓝光危害指标为RG0(无危害级),污染物处理间和太平间等采用RG1(轻危险级);光源色温为3300-4000K,病房宜选择双色温灯具,其余眩光及显色指数等均执行规范。


2.3.医疗场的照明设计应避免灯具对卧床病患产生眩光,避免患者直视光源或限制灯具表面亮度,应提供健康舒适的光环境。


2.4.负压隔离病房和洁净用房的照明灯具采用洁净密闭型灯具,并宜吸顶安装。照明灯具应表面光洁易于消毒。


2.5. 在清洁走廊、污洗间、卫生间、候诊室、诊室、治疗室、病房、手术室及其他需要灭菌消毒的地方应设置杀菌灯。根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要求,灯管吊装高度距离地面1.8-2.2米,安装紫外线杀菌灯的数量、功率满足≧1.5W/㎡(平均值)。杀菌灯与其他照明灯具应用不同开关控制,其开关应便于医护人员识别和操作,其开关安装高度为底距地1.8m。候诊室、走廊等公共场所或平时有人滞留的场所的杀菌灯,宜采用间接式灯具或照射角度可调节的灯。紫外杀菌灯应安装在空气容易对流循环的位置。在人员正常活动的场所,紫外光线不得直接射到医护人员和病人视野内,灯具控制应采用时间控制,点灯延时开关的时间整定为10min左右;传染病的诊室及活动场所在无人时可进行杀菌灯的直接照射,照射时间由人工根据需要控制。病房宜设置消毒器插座。杀菌灯开关应有防误开措施。


2.6.照明控制:诊室、病房等采用就地控制;走廊、门厅等采用分诊台及护士站等医护人员管理处设置控制面板,有条件时,可采用智能型照明控制系统;可自动切换灯光场景。污染区的照明灯具均应能在清洁区控制,且配电装置应设置在清洁区。


2.7. 手术室、抢救室的检查及治疗室、核医学检查及治疗室等用房的入口处应设置工作警示信号灯。X线诊断室、加速器治疗室、核医学扫描室、γ照相机室和手术室等用房,应设防止误入的红色信号灯,红色信号灯电源应与机组联锁。


2.8. 应急照明系统按《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GB51309)和标准图集《应急照明设计与安装》执行。


2.9. 疏散指示照明:按疏散路线设置疏散指示照明灯具,确保火灾时有效疏散,同时应考虑污染区、半污染区与清洁区人流、物流通道的功能需求。


2.10. 应急照明系统宜与医疗场所备用照明结合设计。


2.11. 高温灯具等不应直接安装在可燃物体上或采取其他防火措施。开关、插座和照明灯具靠近可燃物时,应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措施。


2.12.病房、走道灯具应采用远程控制,应能满足病人夜晚休息及医护人员平时工作等不同场景需求。


2.13. 病房及病房区走廊应设置夜灯等夜间值班照明,病床宜每床一灯,并可在床头及房间门口单独控制。


2.14.清洁走廊、污洗间、卫生间等宜采用智能感应灯具,自动感应亮灯,延迟关灯或者保持基本亮度,减少手接触传染。


2.15. 医护人员办公休息区应专门设置供生活所用单相插座,并与其他配电回路分开。走廊应设置单独的单相插座配电回路。


2.16. 多功能医用线槽上的照明回路应加装剩余电流保护装置。


2.17. 负压病房照明控制应采用就地与清洁区两地控制。


2.18. 通向负压病房的照明、动力及控制线路的管路及接线盒应采用可靠的密封措施。


2.19. 应预留隔离病房传递窗口、感应门、感应龙头等设施的用电。


2.20. 大型医疗医技设备的辅助用电装置(如:专用空调设备等)均为专门回路供电,不得与医疗医技主机设备供电回路混用,供电等级与主机设备相同。

三、防雷接地及安全保护系统


3.1.按二类防雷建筑设置防雷接地及安全保护措施。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应按A级或医院等级规模设计。


3.2.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除2类医疗场所应采用医用IT系统外,可采用TN-S、TN-C-S或TT系统,严禁采用TN-C接地系统。室外照明及用电设施距离较远时,可采用TT系统或局部TT系统。


3.3.传染病医院建筑应采用防雷接地、保护性接地、功能性接地共用接地系统,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按接入设备中要求的最小值确定。


3.4. 医院应采取总等电位联结措施。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抢救室、治疗室、淋浴间或有洗浴功能的卫生间等,应采取辅助(局部)等电位联结。


3.5.大型医疗设备接地宜纳入共用接地体系,磁共振室的屏蔽体应可靠接地。


3.6.各医疗房间内可能产生静电危害的设备、流动液体、气体或粉体管道应采取防静电接地措施,其中有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设备、管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的有关规定。医疗气体管道包括(氧气、负压吸引、压缩空气、氮气、笑气及二氧化碳等)在始端、分支点、末端及医疗帯上的末端用气点均应可靠接地。


3.7. 接地装置的设置严禁破坏防渗膜。

四、常用医疗设备配电系统


4.1.参考新发行的国标图集《医疗建筑电气设计与安装》19D706-2,相关章节。


4.2.大型放射或放疗设备等电源系统及配线应满足设备对电源内阻的要求,并采用专用回路供电,其中诊疗设备为一级负荷,诊断设备为二级负荷,采用双路电源供电设计。


4.3.手术室、抢救室、重症监护病房等2类医疗场所的配电应采用医用IT系统,应配套设置绝缘监视器,并满足有关监测要求。


4.4.维持生命保障的医疗设备,应设置不间断电源。


4.5.医用配电装置的配电箱、控制箱、检修箱、UPS等设备不应设置在普通人员可以接触到的位置(如门诊大厅、病房、等待区等),建议设置在专用房间或电井内。配电箱及控制设备应设置在病区以外,且应设置在清洁区,防止由于检修造成的污染。


4.6. 配电箱不得嵌装在防辐射屏蔽墙上。


4.7. 对于需要进出有射线防护要求的房间的电气管路、线槽为避免射线泄露,应采用铅当量不小于墙体材料的铅板防护,防护长度从墙面防护表面起不小于0.5m且应确保无射线外露,并应与墙面防护材料搭接不小于0.03m,其他无关管线不得进入或穿过射线防护房间。


4.8. 需要进出磁共振室的电气管路、线槽应采用非磁性、屏蔽电磁的材料,进入磁共振室内的供电回路需经过滤波设备,其他无关管线不得进入或穿过。


4.9. 多功能医用线槽内的电气回路必须穿塑料管保护,且应远离氧气管道,电气装置与医疗气体释放口的安装距离不得小于0.20m。


4.10.电气管线与医用气体管道之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管线平行
绝缘导线或电缆0.50m0.30m
穿有导线的电线管0.50m0.10m


4.11.电线电缆的选型应采用低烟、低毒阻燃类线缆。


4.12. 桥架不应直接穿越医疗隔墙,应转换为保护管穿越医疗隔墙;母线槽应采用封闭式母线槽;配线的保护管、母线槽或桥架穿越隔墙处应做防火密封处理。穿越压力梯度区域的线缆保护管口内应采用不燃材料密封。


4.13. 自动感应洗手池、自动门、电动密闭阀等设备应与相关专业配合预留电源。


4.14. 治疗带上电源插座每床宜设置两组,且应引自不同配电回路。治疗带上的供电电源为医疗专用电源。


4.15. MRI辅助设备宜单独供电。

五、智能化系统


5.1 应急呼吸道传染病医院应按战地临时医院模式设置。各智能化系统在满足基本功能需求条件下,尽量从简,以缩短订货和施工周期。


5.2.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的有关规定,特殊情况与当地消防局协商。有条件时,病房缓冲区宜设置专门的消毒喷淋头,并设有自动控制系统。


5.3.应急传染病医院智能化系统包括信息化应用系统、集成管理平台系统、紧急广播及公共广播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信息显示系统、医护对讲系统、病房视频监视及探视系统、视频会议和远程会诊系统、时钟系统、候诊排号系统、物联网应用系统、120调度指挥系统等。

1)信息化应用系统的设置应结合应急呼吸道传染病医院的信息化需求特点,包括HIS、CIS、PACS、RIS、远程医疗等信息化应用系统,考虑分级诊疗、区域医疗、疫情监测等医疗数据的收集和共享。

2)有条件时,可设置BIM三维可视化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对护理单元及医护工作环境获取的信息和数据进行集中处理,提高科学的医疗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有效防控病毒扩散,避免发生交叉感染事故。同时宜与呼吸道传染病应急处置操作规程结合,为决策者提供指挥依据,达到反应迅速、科学防治、处置高效的目的。

3)紧急广播及公共广播系统:紧急广播系统应按防火分区结合医疗功能分区,公共广播应满足消防紧急广播的强切要求。宜在护士站或医务值班区设置分控台。

4)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对于负压病房的空调通风设备、真空吸引机等重要设备,应采用自动控制方式,并应监视污染区及半污染区的压差。与负压病房相邻、相通的缓冲走廊压差应保持5Pa~10Pa。负压手术室的空调通风设备应采用自动控制方式,并应监视手术室的温度、湿度及压差。重要实验室的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包括实验室的温湿度检测与控制, 正负压区域的气压监测与控制,实验功能需要监测的气体浓度与控制,实验室环境条件保障设备的监测与控制。压差、气体浓度等异常时,应立即报警。

5)安全防范系统:包括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周界防范系统等。视频监控系统,应能实现公共区域全覆盖,重点区域及部位宜配置人脸识别、拾音、视频分析等功能。出入口控制系统应根据医疗流程进行设置。对负压病房的医、患通道,污染与洁净区的过渡宜进行控制,并应设置出、入人员的识别功能。识别及相关的开启装置应易于操作;污染区和洁净区的出入口和连通口应设警示灯;识别及相关的开启装置不应对已经消毒的防护措施进行二次污染。出入口控制系统出入凭证不应使用指纹或人脸,应采用手环感应卡等非接触式出入凭证。对高安全需求场所(如隔离病房),出入口控制系统应采用进出门双向认证,认证通过方可通行。门禁控制系统管理软件宜具有可视化功能,可实时监控各个门的状态(如门开、或门关)。火灾发生时释放相应的门禁。配置入侵报警,对医院内安全紧急突发情况进行及时报警,与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进行联动。

6)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和配置应满足医院各个办公室、病房等对网络的需求,同时设计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两部分,除有需求外,医院各区域优先设置无线局域网AP点,尽量减少有线信息网络插座的设置。AP应无死角覆盖,宜采用无线通信,减少线路穿越隔离区。根据医生办公和工作的需要分别设置内网和外网信息插座,满足数据和语音的需求。护理单元的护士站宜设置至少3个外网、3个内网信息插座。ICU床位每个设置4个内网信息插座。医生办公室每工位设置至少1个外网、1个内网、1个语音信息插座。普通病房每床位设置至少1个外网、2个内网、1个语音信息插座。重症监护病房每床位设置至少4个内网信息插座。预留远程视频联网和远程医疗的接口。

7)计算机网络系统:应确保两个及以上运营商同时接入的能力,预留相应的出口管线路由。设计和配置设备的选型应能满足医院对信息使用功能的要求,并应保证网络和数据的安全可靠、满足图像信息传输的带宽及可扩展性强等要求。医院用于医疗业务的应用网络(内网)宜与可接入Internet服务的网络(外网)分别设置,且内网应采用冗余的网络架构,外网应设置网络安全设备,保障用网安全。

8)医护对讲系统:护理单元应设置医用对讲系统,并应实现语音的双向对讲功能。病床前的呼叫设备应易于清洗和消毒。病房卫生间应设置呼叫按钮。

9)病房视频监视及探视系统:在负压隔离病房应设置病人的探视系统,宜具有探视预约审批、身份核实、探视时长控制等功能,并可兼顾护士站的远程视频监控功能,实现按时间段或按需录入的要求,视频数据应单独存储。探视系统宜采用语音及视频双向通信的方式。探视系统病人一侧的终端设备应易于操作和进行消毒处理。

10)视频会议和远程会诊系统:用于专家远程会诊。远程医疗系统应具备远程诊断、专家会诊、信息服务、在线检查、远程交互等功能,实现医疗资源互联互通。利用5G等网络技术为定点医院实现一张网联动资源,发挥大型医学中心医疗技术和设备优势对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及传染病环境提供远距离医学支持。

1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宜在走廊、电梯候梯厅、楼梯前室等进行无死角监控,在护士站、医生办公室、重症监护病房、探视房间等宜设置摄像机和拾音器,对语音和视频进行同步录入,视频监控录像时间不应小于90天。

12)时钟同步系统:在护士站、病房等宜设置数字时钟,医生办公室设置指针时钟,时钟应设置位置应在摄像机拍摄的范围内,且能清楚的录入显示时间。

13)信息显示系统:在电梯厅、一层大厅等设置信息显示设备,满足宣传需求,在示教室内设置显示设备,满足示教室培训和讨论需求。

14)120调度指挥系统:有条件时宜设置120调度指挥系统,调度指挥危重传染病人及时接送。


5.4. 应设置信息通信管理接口:信息中心与本区域疾控中心、上级疾控中心、应急指挥中心、政府相应管理部门等的专用通信接口。


5.5.宜设置可视化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对护理单元及医护工作环境获取的信息和数据进行集中处理,同时宜与呼吸道传染病应急处置操作规程结合,为决策者提供统一管理平台,并作为指挥依据,达到反应迅速、科学防治、处置高效的目的。


5.6.可设置物联网系统,既能实现移动医疗如智能输液、智能查房等应用,又对药品及医疗设备、检测试剂、消毒器械、防护用品及医疗废弃物处理等进行全流程信息化管理。


5.7. 污染区、半污染区、传染病实验室、潜在污染区的出入口控制系统设备建议采用密闭型,且应采用非接触型控制方式。


5.8. 在智能化系统设计中优先设置和选用无线对讲等无线通信技术,以尽可能减少医患接触。


5.9. 宜设置应急响应系统。


5.10. 通风空调设施的监控应符合以下要求:

1)污染区和半污染区通风空调设备应能自动和手动控制,应急手动应有优先控制权,且应具备硬件连锁功能。

2)通风空调系统启动和停机过程应采取防止负压区域的负压值超出围护结构和有关设备的安全范围的措施。

3)污染区和半污染区应设送、排风系统正常运转的标志,当送、排风机运转不正常时应能紧急报警。


5.11. 应设置车辆管理系统,对进出医院车辆分类等级管理。


5.12. 各智能化系统宜进行集成,减少布线、节省施工周期,简化管理操作界面。

1)护士站配一键报警按钮,接入到安防系统。

2)各病房单元板块内需考虑有存放床边超声机和心电图(污染物)的地方并配2个内网信息插座,可考虑单独的房间(护士办公室)或者在现有房间安置。

3)放射科分诊登记台需增加工作站电脑网络点位,以及电子叫号屏内网网络点位两个。

4)检验科等所有医技科室的检验检查设备,需考虑预留设备间、操作间及报告室信息插座。

5)如为军队接管医院,在每个病房均应设置监控摄像机,视频流云端储存,系统画面接入军队监控系统。


5.13.宜设置患者越界识别及定位管理系统,实现对患者的安全管理。

六、其他


6.1.不同品牌的大型医疗设备,其场地需求差别较大,若院方不能尽早确定医疗设备及场地需求,建议机房区域降板,后期配合供电容量、电缆截面、电缆沟等事宜。


6.2.负压手术室、负压病房的气流组织和负压病区压差梯度分布设计,电气专业应与暖通专业密切配合。


6.3. 应急医院照明设施宜统一并尽量减少灯具规格,便于维护。


6.4. 医疗设备、负压风机、空调、各类泵等宜采用一体化联动控制,减少系统调试时间。


6.5. 病房区通风机的开关机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通常可采用如下顺序:

1)开机:医护走道风机---病房排风机---病房送风机;

2)关机:病房送风机---病房排风机---医护走道风机。


6.6. 宜采用一体化的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减少系统调试时间。


6.7.主要电气装置应布置在清洁区内。


6.8. 呼吸道传染病区应从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分别进行电气设计,各区管线避免相互穿过,必须穿过时,进行相应密闭处理。


6.9. 弱电间内的主要设备宜采用UPS供电。


6.10. 临时建筑完成其使命,有关部门应按最终使用性质进行改造,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6.11. 为满足应急医疗设施快速投入的要求,在电气设备的选择上可优先选用箱式变电站、应急柴油发电车、集装箱式数据机房(或微模块数据机房)等成套设备,以减少系统调试时间。


6.12.传染病医院的建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及当地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有关规定。


6.13.宜设置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


6.14.应设置应急疏散标识和医疗引导标识。


6.15.洁净区灯具应选用医用洁净灯具,洁净区开关、消防广播、感烟探测器、手报按钮、声光报警器等设备宜采用易清洁的产品。


6.16. 空调系统的电加热器应设置无风及超温断电保护装置。当采用电加湿器时,应设置无水保护装置。


6.17. 负压病房的开关、插座、灯具、烟感探头等电气设备及进出所有管线应进行密封处理。


6.18. 在满足传染病专科医院基本、必要需求的前提下,各系统的设计及设备选型应力求简单、成熟、可靠,便于快速安装与调试,便于运行维护。



编写专家(据不完全统计,排名不分先后,共78位):

欧阳东、郭晓岩、孙成群、徐  华、李俊民、王  勇、熊  江、王  漪、万  力、王东林、孙胜进、王苏阳、张  珣、杨  彤、郭利群、陈杰甫、容  浩、叶  充、陈  莹、魏志刚、孙  宇、孙海龙、汪  军、谢正荣、陈肖梅、陈英选、韩全胜、陈小芳、洪友白、申  伟、张林华、魏  东、张传武、张 元、刘宝栋、李朝栋、龙莉莉、蔡  红、朱跃忠、蔡雄飞、齐向勇、高  磊、郭红艳、张月珍、任立全、陈兴忠、陈  校、杨  皞、肖  彦、曹  磊、李战赠、唐百峰、柳全成、刘力红、张绍华、毛国安、邹越华、黄志强、段磊坚、张  力、席  伟、方 蓁、翟富昌、杨  东、马霄鹏、熊小俊、王嘉磊、王小向、杨光明、宋新春、何  适、 魏素一、孙  岩、江志军、洪文化、狄秀峰、张  谦、孙  靖。


审查专家(排名不分先后):

陈众励、陈  琪、李炳华、杜毅威、李  蔚、孟焕平



附:《应急呼吸道传染病医院电气设计建议》原版,点击“阅读原文”可下载文件



------------ E N D ------------


/    近期活动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